央廣網北京1月28日消息(記者 宋雪) 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春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3.08億人次,同比增長23.1%,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88.6%;實現國內旅游收入3758.43億元,同比增長30%,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73.1%。作為新冠肺炎“乙類乙管”政策實施后第一個公眾假期,旅游過年、民俗體驗、避寒和冰雪等出游需求在春節期間集中釋放,春節假期旅游市場呈現出諸多新特點和新趨勢。
出游天數、出游距離“雙增” 區域旅游“南北”大于“東西”
途牛旅游網《2023春節旅游消費盤點》顯示,今年春節假期出游天數及出游距離增長趨勢都較為顯著。選擇4-6天出游行程的出游用戶人次占比為48%,更有超過兩成的用戶選擇了7天及以上的出游行程。今年春節假期跨省游出游人次占比達到了68%,是近年來為數不多的跨省游占據消費主導的假期。
“假日期間,游客平均出游距離206.9公里,同比增長57.0%,恢復到正常年份的76%;各地接待游客中,省外游客占比29.3%,外市游客占比36.9%?!敝袊糜窝芯吭涸洪L戴斌表示,數據表明,中遠程市場開始領跑假日旅游經濟,加上返鄉探親旅游者的本地休閑消費,有力推動了春節假日旅游市場規模全面回調。
中國旅游研究院數據進一步指出,從空間格局看,區域旅游呈現“南北”大于“東西”的態勢。東北、京張、新疆等地的冰雪旅游,海南、云南、珠三角的避寒旅游,長三角、成渝和長江中游的城市旅游,成為春節假日旅游流向的錨定者。途牛旅游網數據也證實,在目的地選擇上,華南、西南以及東北方向受到更多用戶的青睞。此外,在冬奧會的帶動下,滑冰、滑雪等冰雪運動演變為大眾化的休閑體育項目,東北優質、專業的雪場資源以及獨特的北國風光吸引了一大批滑雪愛好者以及南方游客前往體驗。
資料圖(來源:CFP)
景區優惠政策帶動地方游客增長
中國旅游研究院專項調查顯示,41.5%的游客在本地,40.3%的游客在異地享受了包括免費、降價和補貼優惠。戴斌指出,旅游景區以免費、降價和優惠策略而成為各地“搶游客”的首發陣容和主陣地,帶動地方游客快速增長的同時,政策的可持續也備受關注。
此外,市場屬性更強的主題公園和旅游度假區以特色創意、科技創新也收獲了較高的營業收入。相對傳統景區的風景和人文,主題公園和度假區更加注重現代生活方式的引領和消費場景的創造。上海迪士尼、海昌海洋世界、松江歡樂谷等20余場大型煙花秀,北京環球度假區開啟了別具特色的環球中國年引領潮生活,廣州和珠海長隆的八大動物家族和五大動物機甲,鄭州銀基度假區的萌兔大拜年與花滑國潮秀,哈爾濱極地世界的逃學企鵝,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景區度假區,旅游的空間早已延展到公共文化場館、歷史文化街區、商業休閑中心。
資料圖(來源:CFP)
2023年出境游、入境游蓄勢待發
文化和旅游部在春節前夕發出通知,泰國、印尼、菲律賓、匈牙利、肯尼亞等二十個國家成為首批恢復出境旅游業務的海外目的地國家,出境游再次進入公眾視野。途牛旅游網盤點顯示,在部分熱門目的地航班陸續復航、航次增加的趨勢下,途牛旅游網簽證、出入境機票、酒店等單資源產品也迎來一波預訂熱潮,其中,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馬爾代夫、普吉島、巴厘島等目的地熱度更為靠前。
戴斌認為,盡管旅行社和在線旅行商還需要一定時間的作業準備期,但中外航空、領事、簽證和旅游部門的積極互動,還是讓部分國家和地區享受了第一波紅利。在新的一年里,會有更多游客走出國門,也會有更多入境游客來體驗美好中國。
戴斌進一步指出,春節假日旅游市場為2023年的旅游經濟奠定了“高開穩走”的新局,但市場主體不可能一個春節假期就滿血復活,需要更長時間的休養生息。為實現旅游業更大程度的復蘇和更高質量的發展,需要中央和地方的綜合性政策支持,需要文化和旅游系統的專業指導,更需要旅游投資機構和市場主體的創業創新。